试管婴儿1001个问题,医生挑了你最“操心”的来回答
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对辅助生殖技术内容的不了解,在医生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常常替医生“出谋划策”,近期,小编为大家梳理了这些“操心事儿”。也为更多的患者解解惑,能更好的和医生沟通。
试管婴儿的那些事儿
通常所讲的第一代试管婴儿、第二代试管婴儿和第三代试管婴儿是有区别的,并非一代更比一代好,这三种技术有不同的适应症,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技术。
1、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俗称第一代试管婴儿,这种技术适合精液质量较好的患者,通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和/或轻度少弱精的夫妇较为适合,是把患者夫妇双方的精子和卵子放在一起,在培养皿中自然结合受精的过程。
2、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俗称第二代试管婴儿,是针对严重少弱精的患者,或者虽然精子质量不差,但曾有过自然受精失败病史的夫妇,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显微操作系统的帮助下,挑选形态较好的精子与卵子结合,从而实现正常精子自然受精完成的过程。
3、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俗称第三代试管婴儿,是针对有遗传性疾病的夫妇或者可能生育遗传学异常孩子可能性的夫妇,对他们首先通过体外授精获得的胚胎,之后借助于显微操作系统获取胚胎的一部分卵裂球或细胞,将获取的少许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测,以判断对应胚胎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最终根据检测结果挑选正常胚胎进行移植。
试管婴儿周期
常用促排卵用药方案有:长方案、短方案、超长方案、超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
每个个体不一样,医生在选择用药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个体的年龄、身高、体重、月经情况、激素水平等等,评估卵巢功能,准确地敲定用药方案。不同的用药方案启动时间不一样,而且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也不同,身体情况相似的患者用药方案也有可能不同。所以,医生的促排卵方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量身定制。
进入用药周期以后,患者经常会来医院进行B超监测和抽血检查,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医生下次用药的参考依据。有些时候,患者的卵泡对药物的不敏感,反而让患者觉得是药物剂量不够。其实卵泡的生长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促排卵的过程就像是庄稼施肥生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所以,不是药量越多越好,药物过量,反而会增加并发症的可能,对卵泡的质量也会有影响。促排卵的过程,也是考验患者们是否有耐心的过程,调整好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是当下需要做的。
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案
子宫内膜的厚度是影响胚胎着床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没有所谓的“金标准”,一般来说,子宫内膜达到0.8cm—1.4cm左右便符合移植胚胎或同房的“要求”。但子宫内膜的厚薄在一定程度上仅是相对而言。目前尚没有一个标准说子宫内膜薄到什么程度,厚到什么程度就绝对不能怀孕。临床上也有0.6cm左右的内膜幸运怀孕。
子宫内膜的厚薄,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周期按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厚薄和形态是不一样的。研究内膜,要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月经周期,用药情况,正在进行的治疗情况,综合分析。
孕酮,是由卵巢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体内孕酮与HCG的分泌并不是随着孕周的增加一路飙升,而是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常在妊娠6-8周之前,用HCG来确定怀孕,监测胚胎的安危。
6-8周以后专家不建议通过检查孕酮、HCG来检测胚胎安危,超声检查比HCG检查更具有临床意义。特殊情况例如宫外孕可以通过血HCG来评估,也不建议通过孕酮值来指导黄体酮药物的用量。
对于做试管婴儿的患者,由于在取卵的过程中抽吸卵泡可能导致部分颗粒细胞丢失,影响黄体功能。因此,在进行胚胎移植后,通常需要服用或者使用黄体酮类药物进行黄体支持,以达到保胎目的。
临床上目前使用的分别是注射针剂、口服胶囊和阴道凝胶,三种剂型进行黄体支持在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方面所获得的结局是一致的,没有显著差异,根据医生的医嘱,大家放心使用即可。
B超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的检测方法,是孕期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有些准妈过分关注腹中胎儿,总想隔三差五到医院做B超确认宝宝还在才安心。虽说B超对胎儿是安全的,但对太过紧张的准妈来说,频繁B超检查也是没必要的,只会增加心理负担。
目前医院常规怀孕后有三次非常重要的B超检查:
第一次:孕7周,即胚胎移植后的35天左右,一般选择阴道B超,查看胎儿个数及原始心管波动情况。
第二次:孕8周,即第一次B超后的一周,可以经阴可以经腹。孕50-60天是胚胎容易发生问题的阶段,所以一般需要在这个时间再复查一次B超。
第三次:孕11周+,即第一次B超后的一个月,需来我院行腹部B超,无需憋尿。这次B超除了观察胎儿发育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随访内容,就是检测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