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40岁、50岁患上糖尿病,分别会减寿多少年?
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王 昕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郭诗颖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年轻化的态势,已开始逐步颠覆其在人们心中“老年病”的传统印象。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早早患上糖尿病可不是一件闹着玩的小事。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未患糖尿病的人相比,在30岁、40岁和50岁被诊断患有糖尿病的人,预期寿命分别缩短约14年、10年和6年。
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团队主导完成。他们利用两个大规模数据库,对19个高收入国家的151万余人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在死亡原因上,心血管疾病约占30%~45%,除了心血管疾病和/或癌症,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心理健康障碍以及传染病和肾脏疾病,也会让糖友折寿。
研究者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代谢状况长期较差的累积作用。通过筛查和强化血糖管理,实现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或管理,对于预防远期并发症和保护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昕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前说起年轻人得糖尿病,大家都以为是自身免疫问题导致的1型糖尿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诊断出原来被视为“老年病”的2型糖尿病。“昨天我们就收治了一个因糖尿病酮症住院的18岁女孩,是2型糖尿病患者,来院时血糖已经飙升到31毫摩尔/升,非常令人担忧。”
与老年人患糖尿病不同,早发型糖尿病(通常定义为40岁之前发病)病情复杂、病因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王昕指出,患病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年轻人多有不健康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久坐少动、常吃外卖等,高脂、高热量、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会为糖尿病到来按下“加速键”。二是体重和腰围,超重和内脏脂肪过量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降低人体葡萄糖利用效率。三是家庭原因,与基因遗传和家庭生活环境均有一定关系。
在病情特点上,论文指出,与年龄较大的糖友相比,早发的2型糖尿病可能“攻击性”更强,表现为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更高、血压更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脂浓度更高、血糖控制恶化更快,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过早死亡。
“糖尿病是个慢性疾病,部分就体现在它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比较‘慢’。”王昕解释,葡萄糖随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糖浓度过高或急剧波动时,会无声无息地侵蚀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另外,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加速人体组织的炎性病变,增加其他疾病风险。这个过程虽慢,但伤害是持久存在的。通常糖尿病确诊10年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并发症。如果一个30岁的年轻人确诊糖尿病,在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能在40多岁就出现肾脏、眼部、足部,甚至心脏的病变,对于他将来的预期寿命影响极大。而且,早发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代谢综合征,需要全方位调整生活方式,进行系统的疾病管理。
“大家也不必太过焦虑,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是能够推迟糖尿病患病年龄的。”王昕指出,年轻时一直维持或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的人,中老年时期健康状况更好;且生活方式改善得越早,效果越好。一是要合理饮食和运动,少点外卖,抽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二是控制体重和腰围;三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筛查,做到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