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月经量少是卵巢早衰?
准妈妈们从怀孕开始,就跟大姨妈暂时拜拜了。可等到生完孩子再次跟大姨妈相遇后,突然发现,对这个陪伴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老朋友变得陌生了,比如说“大姨妈来得早,说明身体恢复得很好”,或者是“突然出现了血块,是不是子宫出现了病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娃后,跟大姨妈有关的话题。
1.月经来得早,代表身体恢复好
假的!
产后多久来月经和身体恢复的好坏并没有直接关系。
影响产后月经到来的因素,和产后妈妈的营养状况、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是否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强度相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后两项。
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们,分娩后平均恢复月经的时间为产后45-64天,平均恢复排卵的时间为45-94天。
而母乳喂养的妈妈们,产后月经恢复会推迟。在纯母乳喂养期间,大约40%的女性会在分娩后6-7个月恢复月经,也有部分妈妈可能整个哺乳期都不来月经,持续时间会超过一年,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过,大部分的妈妈们会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这里需要提醒一下产后的妈妈们,即便没有恢复月经,也可能已经恢复了排卵,所以还是要做好相应的避孕准备。
所以说,产后月经来得早还是晚,是因人而异的,并不能代表身体恢复得好还是不好。不过,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还是建议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
① 产后已经恢复了月经,但是超过了3个月以上没有来第二次月经;
②没有母乳喂养的妈妈们,超过了3个月还没有恢复月经;
③已经停止母乳喂养超过3个月,却还没有恢复月经;
④恢复了月经,可总是不干净,会有持续、间断性出血。
2.月经量变少,就意味着卵巢早衰?
假的!
有些妈妈会觉得,恢复完月经后,好像感觉量没有以前多了,这是不是代表身体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卵巢早衰呢?
首先,卵巢早衰最主要的表现是闭经,也就是完全不来月经,与量多量少没有关系。
其次,月经量的多少,往往处于人的一个主观判定。一般女性月经的正常出血量在5-80mL之间,大多数人在20~60mL之间。
5mL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个矿泉水瓶盖子那么多。所以,如果在这个量,其实是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产后妈妈们会觉得自己月经量减少了呢?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
①体内催乳素升高,抑制了子宫内膜生长
有些妈妈因为长时间的母乳喂养,造成体内长时间催乳素含量较高,抑制了雌孕激素的分泌,也导致了子宫内膜生长相对不足,影响了月经的出血量。
②产后出现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
有些妈妈在产后由于炎症或者产后出血、刮宫等,破坏或者损伤了子宫内膜基底层,也会造成产后月经量减少。
③其他原因
比如产后服用避孕药物、产后抑郁、心情焦虑、过度运动、产后出血引起的疾病等等,都可能会造成产后月经量减少。
3.月经颜色暗,说明身体恢复差?
网上有种说法,就是教我们通过产后第一次月经的颜色,来推断子宫的恢复情况,甚至还出了图。
这种说法同样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月经是由于女性的卵巢周期性变化,从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现象。它的颜色,主要是受出血量和在体内滞留时间的影响。
简单来说,出血量少、滞留时间长就呈暗红色,出血量多、滞留时间短则呈鲜红色。
再说了,妈妈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没生娃之前,月经好像也不会一直是一个颜色,不同的时间也会有变化,难道也和子宫恢复相关吗?
4.血块增多,表示子宫出现病变?
这种说法依旧是假的!
月经中有血块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它不仅仅含有血液,还有宫颈黏液、子宫内膜碎片和脱落的阴道壁上皮细胞、前列腺素以及来自子宫内膜的大量纤维蛋白溶酶。
尤其是产后妈妈刚刚恢复月经,之前那么长时间的停经,子宫内膜一直在持续增厚,一下突然恢复,出血量会变得比较大,有血块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产后妈妈因为带娃,可能会长时间久坐,子宫的位置就会过度前屈或者后屈,导致经血流通受阻,从而形成血块。
所以,出现一些血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了大量或者很大块的血块,建议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一般而言,想要判断月经是否正常,可不是光看血块的,还要根据周期、时间、出血量、用药史等综合来判断。
所以,看完了这些,产后妈妈们的心是不是又放回肚子里了呢?其实产后大部分的月经变化都是正常的,该吃吃该喝喝,心情保持愉快就可以啦。